抗疫教师特辑(六)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飞过时间的山
学生在家上学,难免生懒散;老师在家上班,也难免生惰性。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时间秩序,首先要帮助自己建立工作的时间秩序。刘水苗老师早早起床,精心为学生准备好早读内容。线上课堂都是区里的优秀老师在上课,把每一次听课都当作一次学习,是刘老师对自己的要求。
布置作业一定要科学合理,既不能加重孩子的负担又要巩固知识点。到了下午,一场漫长的批改、订正和催交作业的拉锯战就开始了,其中还穿插一两段语气和蔼而又不失严肃的答疑。就这样,一天的工作在华灯初上时渐渐收尾,而第二天的工作内容已徘徊在刘老师的脑海。
于是,继续准备第二天的学习材料,录制微课,写总结,写反思;抽空再读一会书,写摘录,写感想……时间一晃两个月过去了,可能因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眼睛有些干涩,肩颈有些僵硬,可刘老师却感到生活平衡而充实。
飞过距离的山
线上教学最大的挑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那不可逾越的距离仅仅由一根网线牵连着。为了尽可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刘水苗老师不断在日常教学和活动开展中刷存在感。日常的提醒和反馈是委婉告知学生她一直有在关心他们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晨读、上课、课间、眼保健操、体育课、家务劳动、上交作业、订正、第二天预习、练字、晚间阅读,一一提醒,及时表扬,指出问题,表达期望。
然而,学生每天独自面对电脑学习,枯燥与寂寞可以想象。于是,刘老师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的专长,组织开展每周一次的阅读交流会,而交流会就成了学生们最期待的盛会。为了更好的回应和组织活动,带着两个班语文的刘老师决定错时分开开展。每场交流会都会持续近一个小时,一天两场下来,孩子们的热情消弭了劳累。每周,刘老师会让孩子们报名读课文,一人分到一句话,然后把他们的朗读视频剪到一起发给孩子们,这是他们的线上合作读课文;每个周五,刘老师也会把孩子们一周里上传到群相册的学习、运动、阅读、做家务的照片剪辑成一个小短片,发到群里给孩子们观看,这是他们的线上生活分享。当然,每天下午固定的一个小时,她也会给家长和孩子连线对话,这是在表达对孩子的关切:孩子,老师想你了,在家过得还好吗?
刘水苗老师自己制作的海报
有人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而刘水苗老师所希望的是飞过时间的山,坚守到疫情结束;是飞过距离的山,期待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她想要飞往的山不很高大,也不很壮观;它细细长长又粗糙,大概就是,孩子们用来写字的铅笔头的模样。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