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加倍精彩,让“双减”不再担忧!——记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优秀课堂展示活动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引发了思考。为了更好贯彻“把方法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华一光谷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优秀课堂展示活动,为大家指引了新的方向!
二年级 喻晶晶老师《100以内不进位加法》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但是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为了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喻晶晶老师通过有趣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理解计算的道理,喻老师利用摆小棒的方法,将很难理解的抽象算理转化为了具体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感悟理解。
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次课程,喻老师在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观看名师优课,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钻研课本,并积极和其他数学老师进行探讨,深度剖析教材,突破重难点。
总之",计算教学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通过喻老师的教学展示,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和坚强的“计算意志”,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叁年级 刘曼老师《集合》
“两对父子去看电影,每个人都要买票,最后只买了叁张票就进去了,请问是为什么?”刘曼老师从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出发,引发学生熟悉感,再通过一个脑筋急转弯,让学生感受到重复的现象,熟悉的例子,有趣的故事,“诱惑”学生一个个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今天的集合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了提高上课效率,减轻作业负担,刘老师还精心准备了道具,引导学生动手直接摆一摆,直观展示哪些同学是参加跳绳的?哪些是参加踢毽子的?学生们积极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3个特殊的同学,他们两项活动都参加了,那他们应该怎么样摆?好像分身乏术呀!但是聪明的同学们积极思考,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展示吧!
刘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等,一步步引导学生画出完美的韦恩图来解决集合问题,带领学生仔细分析重迭部分的意义。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刘曼老师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成,尊重认知的基本规律,让孩子们的心中种下集合的一粒火星,接下来只静待它们成燎原之"势!
四年级 刘智老师《生活中的烙饼经验》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刘智老师通过生活中的烙饼问题给学生的数学课堂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烙饼的过程,掌握烙饼的数量与烙饼时间之"间联系,刘老师精心准备了学具和教具。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统筹和优化的方法合理安排烙饼的顺序,从而计算最短时间。
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次课程,刘老师在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观看名师优课,积极和其他数学老师进行探讨,深度剖析教材,突破重难点。
刘老师精心设计课堂的各个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学兴趣,课前安排了一场精彩的情景剧,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引发思考。课中的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烙饼”,体验小组探究的乐趣,并邀请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刘老师希望学生可以将知识带进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乐趣。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别致的小奖品,同时鼓励大家能够帮助父母,学会真正的烙饼,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体验劳动的光荣和快乐!
四年级 李秋实老师《烙饼问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小学数学四年级组采取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在课程准备阶段,李秋实老师在总结刘智老师的上课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本班学情积极与组内老师进行研讨,反复斟酌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击破教学难点,并精心打造详案,把每句话、每个问题都详细记录,做到精细化备课。
为了上好一节课,在详备的基础上,李秋实老师还不断磨课。先自己磨课,再带学生磨课,最后班级试课。在一遍遍磨课中,不断地调整教案、教学过程及板书,最终确定适合本班学情的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是一节培养学生统筹优化思想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李老师的课堂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自己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操作,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讲解,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模拟烙饼过程,既体会了如何烙饼更省时,还体会了如何在省时的基础上更省事,深刻感知统筹优化数学思想的精髓。
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还积极展示自己的烙饼方案。学生精彩的解说,同学之"间的互评,李老师的点评与讲解,环环相扣,让一节数学课“活了起来”。
课程的最后学生们自发的总结了烙饼的规律,并且灵活的运用规律。此时,李老师还为学生讲解了统筹优化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案例,既发展学生思维,又开拓学生视野。让统筹优化的数学思想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五年级 李艳玲老师《植树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理解数学现象,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李老师在教学设计环节,紧扣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最后利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比如班级方阵和教室桌椅摆放等。在教学开始,出示生活中的桌椅摆放和排队做操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紧接着老师又展示国庆方阵,视觉刺激,感受间隔的魅力,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间隔,如植树、插红旗,安路灯等,抛出问题“植树问题仅仅是植树吗?”,提出课题并展开教学。
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在此,李老师设计了一道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这样没法解决。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从而化繁为简,步步深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出规律。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地发现了规律,并构建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一定的难度了。郎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借用画图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
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创景引题---先学后教---展示反馈叁个模块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穿插游戏环节,学生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课堂奖励币,让学生养成问答模式,自主领取奖励,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奇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六年级 唐炽老师《圆的认识》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唐炽老师在教授《圆的认识》一课时,非常巧妙地将整节课以寻宝活动呈现,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唐老师的整节课可以这样概括:问题驱动,打开空间;学生差异,引发互动;教师跟进,点拨提升;达成结论,再掀波澜。
在课的开始,唐老师以寻找宝藏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不同的结论,引发互动。唐老师用动图展示学生的结论,引导学生感知圆的形成,并概括出圆的特征。圆,一中同长也。唐老师化告知为经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图演示以及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充分感受圆的形成及特征。在充分认识了圆以后,唐老师组织大家动手画圆,通过圆规的使用进一步感知,圆一中同长的特征。到此,学生对圆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唐老师却再掀波澜,将本课推向另一个高度,只有圆是一中同长吗?球也是一中同长。将目光从平面图形延伸到立体图形。
弗赖登塔尔也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用于现实”。接下来,唐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生活中的圆,思考为什么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叁角形的,来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
六年级 闵瑞老师《分数乘法整理复习》
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上好整理复习,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在小学数学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内容学习完后,都要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通过整理与复习,对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将数学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
同时,在“双减”政策下,不仅作业要“减量提质”,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也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再次,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包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此基础上闵老师精心准备,以“学”为中心,重视学生“学”得怎么样,理解得是否深刻,为大家带来了一节整理复习示范课。
在课堂上,闵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比较分析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然后,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所学数学知识的空间,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最后,着重引导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通过深入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及时弥补调整,从而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在整理与复习时,提倡算法要多样化,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并能根据实际问题说出怎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闵老师在当堂练习中花心思,让随堂练习“变脸”——选择一个算式,画图表示它的意义。然后选出几幅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全班同学猜猜看对应的是哪个算式。
这样的练习,不仅复习了旧知,还让每位同学变身成大画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再次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无形中对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又通过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猜算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把握好新课程理念,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让学生能把要整理与复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并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将重新组织的知识牢记下来。这样一来,对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都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