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大餐 | 华一光谷特邀华中师范大学德育所教授开展德育专题讲座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提升我校班主任、老师的德育理论和管理水平,我校特别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德育所杜时忠教授莅临学校开展学校德育教育的专题讲座,学校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德育干部等认真听取了讲座。
2021年11月19日下午叁点半,在华一光谷学术报告厅,一场对于学校德育教育的专题讲座如期举行。现场华中师范大学德育所杜时忠教授跟全体班主任们分享了“构建’五个德育’新体系”的内容。
讲座开始,学校总校长甘祥生校长致欢迎辞。
杜教授在讲座开始时首先说道:“教书与育人应该是一致的。”分析了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教”与“育”分离的现象,提醒教师们在教学中,重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然后谈到了现实中对学校德育评价的现状,他指出:“德育评价应该从学校是否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否展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良好的学校文化等方面去评价。”这对我们学校德育教育和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接着杜教授跟教师们分析了传统的德育教育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提出了“五个德育”新体系,即:公民德育、道德德育、成长德育、制度德育、合力德育。然后重点分析了这个五个德育体系的具体内容。
在谈到公民德育时,他说道:“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他认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成为教育的目的。
在谈到道德教育的时候他提出“教育必然道德”的观点,并做了进一步阐释:“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充满善意的,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有价值的,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应该是合乎道德的。”杜教授说:“做到了这些,就是真的教育。”
在谈到成长德育时,他强调,教育要使学生收到一定的启发,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杜教授为教师们展示了他教育调查中了解到的每个阶段的学生需求,教师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配图)并用鲜活的实例,向教师们详细解说了“学生需要”的重要性。
在谈制度教育时,他说:“以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人。”他结合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老师们解释了制度力量的强大,强调了用制度去推动学校的发展。并且给教师开出具体的“药单”——屡教不改的情况下需要改变规则。
“培养一个君子,需要一个村庄。”这是杜教授在谈合力德育时提出的一个观点,意在说明教育需要巧用社会各种资源。
杜教授的讲座,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深入浅出,让我们获益匪浅。同时,杜教授讲座激情满满,收放自如,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实例,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打破已有的旧的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方式、方法,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建构‘五个德育’新体系”。怀揣着对教育美好愿景的一份责任和使命,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的智者!
此次讲座,正如甘校长在最后总结时说得一样,是一场“德育大餐”,需要教师们会后消化,吸收,以变成营养,促进教育教学的成长,进而推动教育的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