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华一光谷七名教师荣获区初中“目标课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在2021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第叁届初中“目标课堂”优质课竞赛中,我校共12名教师参赛,7人获一等奖,获奖教师比例占我校参赛人数的58.33%(全区一等奖比例是30%)!
一等奖获奖教师介绍
语文 李晨媛
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东湖高新区优秀青年教师,东湖高新区“名着阅读”个人课题主持人。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湖北教育》《新作文》《中学生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教学研究文章;参与《新作文》“统编教材单元习作精粹”九上第一单元的编写;指导学生在《作文报》发表班级专刊。曾荣获“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论文评比一等奖、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四项全能”比赛一等奖、全国作文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区级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经典课例说课竞赛一等奖。执教公开课曾被《楚天都市报》报道,多次获评华一光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李老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节课,展示出了较高的教学素养和课堂创新设计能力。本文作为一篇论述性文言文,李老师独辟蹊径,大胆地设计以读带译的方法,让人眼前一亮。在反复诵读中打开文言语感的大门,让学生感受语言形式的优美,生发浓厚学习兴趣。并且李老师善于调动学生思维,通过对语气词的品读,带动了对全篇情感的理解。通过演读进入情境,知人论世,体现孟子的高瞻远瞩,感受其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整堂课师生配合自然,从容舒展,激活了学生思维,不断吊足学生的胃口,让课堂一步步走向深刻和高效。这样的文言文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数学 夏金艳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东湖高新区百优教师,奥林匹克竞赛一级教练员,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优秀教练员。多次被教育局评为江汉油田优秀教师;在湖北省优质课说课和讲课比赛均获一等奖,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受邀在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网上研训中主讲《概率小结》示范课,得到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多次组织参加省级课题的开题结题工作,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获省一等奖;作为年级主任带领华一光谷2020届中考取得武汉市第二名的好成绩;作为班主任带领班级被评为武汉市优秀班级体、东湖高新区优秀班集体;作为奥林匹克竞赛一级教练员,指导学生获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教学中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始终践行着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的理念。
夏老师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节课,教学设计完整、具体、细腻、思路明晰,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课堂上高频次的提问、精当的点评和引导,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融合。容量大、效果好也是这堂课的显着特征。
英语 桂萍
中共党员,高校中级教师,校青蓝工程和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作为示范课代表,为全区或全校老师进行初中英语阅读课展示;带领学生在2020年“小小外交家”斩获佳绩;坚持听课,磨课,帮助年轻教师精进业务,不断成长;以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调整教学方法,坚持英语课堂的创新性和趣味性,紧跟武汉市英语中考的风向标,课堂不仅体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更强调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英语教学是一种年轻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够无畏过去,不惧将来,坚持做一个有热情,有思想,有温度的英语老师,让学生们受益终生。
桂老师的《七上Unit 7 Section A 1a-2e》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体,高度融合课本重难点并有机地整合了课本资源,进行再创造和设计。课件精美具有实效,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场景,在讲授过程中注重语言环境和纯正表达。现场学生参与度极高,课程内容真实接地气,在标准的英文氛围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激发了学生模仿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寓教于乐,在听说中传递了科学合理的购物理念。整节课充分体现了现代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和华一光谷英语课堂的特色,是一节听说课的典范!
物理 肖超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在东湖高新区教学信息化大赛及研做中考题等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东湖高新区第叁届初中“目标课堂”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有着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上课幽默风趣,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善于引导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肖老师的《电流和电路复习》这节课,通过“静电章鱼”的实验引入,引导学生回顾电荷部分相关知识,在课程的开始就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重点解决了验电器中电荷的移动方向的难题,以此过渡到电流部分的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首先,教师给定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判断实际电路中电流方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肖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状态和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抛出“暗箱”让学生分析电路。学生们积极讨论、自主设计,至此,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最后,通过例题强化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识别。整堂课设计循序渐进、过渡自然、层次分明,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意犹未尽,收获满满。
化学 任华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1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九年级化学教师兼初中部办公室主任。曾任教华一光谷2020届、2021届毕业班,所带班级在中考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东湖高新区第叁届初中“目标课堂”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东湖高新区研做中考题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东湖高新区自制教具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华一光谷第二届教学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论文评比一等奖。多次被评为华一光谷“党员先锋”“党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积极参与区内外组织的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执教的公开课《离子的检验》《溶液》《一氧化碳》等课均获得区内教师的一致好评;曾在《外国中小学教育》《化学教学》《化学教与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任老师的《水的组成》这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从水的生成和水的电解两个角度探究了水的组成。让学生学会了在物质组成的探究活动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物质组成进行探究。最后在黑板上通过模型建构,从微观角度对水的组成进行探析。整个教学过程以探究实验为主线,提问串连知识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等形式进行学习。本次教学课堂形式多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之"中。
道法 谭晓杨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华一光谷优秀青年教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913班副班主任、九年级年级干事。曾在华一光谷第二届教学节优质课比赛中获特等奖、创新作业比赛叁等奖,校第一届网络教学优质课二等奖;在东湖高新区研中做中考题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20年抗疫期间东湖高新区“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工作中,执教了“空中课堂”初中七年级道法5节课,获得一致好评;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教研活动,多次进行公开课展示,其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机智及综合素养突出,受到校内外老师的广泛认可。
谭老师的《做负责任的人》这节课的设计,关切社会生活的热点事件,注重思政课的时代性;同时回应学生的道德困境,和学生生活密切结合,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回答逐步深入,将承担责任的主体由志愿军战士、科学家、航天员过渡到社会中每一位对自身职责忠诚和坚守的人,最后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鼓励和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回答,在“我承担我无悔”的问答环节,无论学生选择“无悔”还是“后悔”均给予恰当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把握教育时机,针对学生提出的“部分劳动不体面”等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充分体现出教师自身的教育智慧及思政课的德育目标。
地理 明丹芳
初中部地理教师兼学工处工作成员,国家叁级心理咨询师。曾在市重点中学担任四年地理教学工作兼心理咨询室工作成员,所带班级曾获天门市地理中考全市第一名。个人多次获得教学比武一等奖、翻转课堂一等奖、省级教学案例二等奖,荣获“优秀教师”“德艺双馨”称号。参与《新高考背景下史地生初、高中衔接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课题研究。熟悉中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特点,善于因材施教,能开拓发掘组织多种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课堂风趣幽默,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明老师的《海陆的变迁》这节课,从东湖的一块岩石即身边的地理出发,通过以小见大和以近知远的方式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海陆的变迁。整节课通过叁个实验探究来突破重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并且以撕开的报纸模拟大陆轮廓边缘,让学生探寻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到黑板上现场演示“大陆漂移”让学生认识大陆漂移的主要观点;利用地理教材和地理图册模拟板块的运动,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的两大形式。最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证据论证,再猜想和再论证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不易和艰难,完成了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这是一节有深度有情感的地理课。
二等奖获奖课程点评
瞿紫娟 《七上Uit 7 SectionB 2a-3b》
整节课程重难点突出,充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了解阅读体裁、阅读技巧,学会提取有用信息,同时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参与度,作业设计分层次,有实效。课程的结尾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购物理念,也体现了华一光谷的英语课的课程特色:重视兴趣培养,充分有效利用课堂提高效率,在双减的政策下,科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李梦颖 《物态变化复习》
李老师从掌中火实验引入本节课,快速吸引了学生兴趣,接着,过渡到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判断,通过模型、例题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复习思考。在容量大、综合性强的情况下,巧用“水煮水”“冰煮冰”两个实验进行实验复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李老师通过高频有效的互动问答解决物态变化中白雾、白“气”等难点。整个课堂从课堂导入、知识复习到最后的师生互答,都展现出李老师基本功深厚扎实,对课本吃得透、理得清,课堂教学游刃有余。
向晓露 《新文化运动》
向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以最近的热播剧《觉醒年代》中的选取片段为导入,分别对应当时社会及国民存在的“迷信”与“专制”的问题,由民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聚焦到思想文化方面。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文字材料与图片材料丰富,设问层层深入,讲解清晰,展现了历史学科“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廖茜 《海陆的变迁》
廖老师的地理课由沧海桑田的故事引入海陆变迁的学习。为了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廖老师采取了游戏闯关的方式展开了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一道道关卡设问和闯关解决问题的环节设置,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中出现的魔法、关卡、锦囊妙计、预言家等词汇一方面将学生带入了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另外一方面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挑战欲望。最后通过“魔法笔记本”的形式对本节课内容做了总结和归纳。课堂上教师亲和力强,语言活泼,情境教学仿佛让全体师生切身地感受到了游戏闯关的魅力,是一节学有所乐和寓教于乐的地理课。
李慧慧 《社会行为》
李老师执教内容为《生物》八年级上册《社会行为》,该内容的难点为“探究蚂蚁的通讯”。李老师通过“一群蚂蚁搬运食物”的图片,“蚂蚁的社会行为”等小资料作为铺垫,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探究实验——“蚂蚁的通讯”。通过分组讨论与实验设计,结合李老师提供的模型,学生上台展示各组经过完善后的实验方案,激发了学生和在场听课教师的热烈讨论。李老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严谨又准确的启发性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