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媒体聚焦华一光谷“博雅课堂”
还记得上个月那次特别的生物博雅课堂吗?这一次,华一光谷的师生们把历史博雅课堂“搬到了湖北省博物馆。
一边看越王勾践剑,一边学先秦史
11月2日下午,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厅,“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幽蓝的光,华一光谷的历史博雅课堂正在这里开讲。
图为:师生在湖北省博物馆门前合影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勾践最终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历史老师王巍一句“王者之"剑”,让一旁认真听讲的704班学生发出了啧啧惊叹。有孩子瞪圆了眼睛,趴在玻璃展柜上,仔细观察着这把2000多年前的青铜剑,也有孩子埋头迅速在笔记本上,将剑的轮廓画了下来。
图为:历史老师王巍在越王勾践剑前为学生讲历史课
“老师,勾践是越国国君,他的剑怎么会在楚国的古墓中出土?”一名男生忍不住举手提问。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楚越之"战时,这把剑被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楚国,另一种说法是勾践曾把女儿嫁与楚昭王,这把剑作为嫁妆被带到了楚国。”王巍老师称赞了这名男生的问题,随即耐心作出了解答。
图为:学生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参观省博物馆
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704班41名孩子经历了一场神奇的历史之"旅。从郧县人到荆楚百年英杰,从九鼎八簋到曾侯乙编钟,课本上的枯燥的文字完全“活”了,它们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文物,一封封真实的书信,还有一个又一个仿佛伸手便能触摸到的故事。
学生在笔记本连写好几个“神奇”
这节历史课,是华一光谷开展的第3期博雅课堂。
开学至今,这一特色校本课程已先后组织孩子们走进光电国家实验室与光谷生物城。
图为:一边参观一边认真做笔记的学生
相比前两期科技之"旅的“烧脑”,这次的历史课让孩子们感触最多的是“兴奋”。
在王巍老师看来,这次活动是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个绝佳的契机,“学生们正在学春秋时代的历史,带他们来看真正的越王勾践剑,可以让历史故事更立体更生动”。
图为:历史老师王澹舒在湖北军政府旗下,为孩子们讲解中国近现代史
704班魏思棋小学时曾经参观过湖北省博物馆,但那次并未留给她太深的印象。再次前来,她却惊讶的发现,博物馆真的“很有趣”:“历史课本上的很多知识,在这里都能看到实物,还能学到很多书上没有的知识,比起坐在教室想象,这种方式要有趣得多。”
“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看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九鼎八簋”,男生汪义轩兴奋地在笔记本上连写了好几个“神奇”,“课堂上讲九鼎八簋时老师只是一笔带过,当时没觉得有什么,这次看到了实物,那么大,太神奇了,一个人怎么能吃得了这么多!”
媒体聚焦博雅课堂:让课堂更立体生动
11月3日,省内多家媒体刊发报道,聚焦华一光谷的博雅课堂。
图为:王巍老师接受《楚天金报》记者采访
图为:学生接受武汉电视台记者采访
《楚天金报》教育版面以《历史老师带学生到省博上课》为题,详细报道了这次历史课,并对博雅课堂做了介绍。武汉电视台教育频道则在黄金时段播出了相关新闻,聚焦了华一光谷博雅课堂的创新,也记录了王巍老师上课的全过程。
图为:《楚天金报》报道
华师一附中校长周鹏程在光谷分校首届开学典礼上就指出,希望光谷分校办成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基地。
图为:武汉电视台教育频道报道截图
让课堂更立体生动,也是华一光谷的老师们一直都在做的事。博雅课堂不只是尝试,更是一个传统的延续和创新的开端。
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