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一光谷学雷锋,大“疫”当前微行动
3月来了,依旧是寻常的春暖花开。东湖畔的柳枝已经悄悄抽了芽,武大的些许早樱也迫不及待冒出了头
然而,这又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一场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步伐,往日喧闹的东湖畔渺无人烟,曾经鼎沸的武大仍旧寂静。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这个既寻常又不寻常的春天,请你跟我一起来看看华一光谷人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雷锋”故事——
他们,主动留守学校
华一光谷有一群来自外地的保安。本来值完春节的班,他们便可以返乡与亲人团聚,可没想到1月23日武汉却突然“封城”。
“封城”后,为避免人员流动,来自外地的几名保安主动请缨,让家在武汉的保安回家。他们则留守学校,执行封校措施的同时,承担起了值班的任务,为留校教师提供安全保障。他们每天坚持测量体温再上岗,认真做好学校消杀、学校流浪人员排查及校内巡逻工作。
为了保障留校教职员工的水电供应,家住汉阳的工程人员黄师傅在“封城”后赶到学校继续工程值班,同保安一起留守在学校,每天巡检校内供水供电设备。
留守的保安定期为学校消杀
保安巡查校内外
坚持测量体温后再上岗
他们,做好教师后勤保障
学校封校后,留校老师们的生活保障就成了问题。学校总务处想方设法为在校教师联系、落实物资供应渠道,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温家伶亲自电话联系供应商,请求他们为在校教师提供必须的生活物资。
因为地处偏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学校一个多月来更换了多家物资供应商,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还找过代购,最后终于在邻近的左岭新城找到一家超市愿意固定送货。学校总务处主任孟祥瑞兼职当起了“远程”团长,协调每一批物资进校,并督促保安将物资发放到留校教师家中。
他们,为学生筑起心理城墙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生们也在一片阴霾中度过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寒假,其中还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奋战在抗疫一线,可想而知,孩子们内心一定会有害怕、紧张、焦虑和不知所措。
华一光谷心理教研组的老师们通过网课、在线心理咨询等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们用顽强、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努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战胜疫情的心理城墙。
他们利用线上问卷对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为了点对点帮助心态失衡的家长和同学,他们组建了华一光谷家校心理辅导QQ群;从2月24日起,学校的线上心理健康课程也正式上线,每周一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截至3月5日,已有近百位家长、学生加入群聊寻求心理援助。
心理健康课
他,当志愿者传递温暖
在这次疫情中,华一光谷司机代师傅主动在社区报名,当起了社区志愿者,负责1栋居民楼5个单元的志愿者工作。
每天,代师傅都会挨家挨户询问居民的生活情况。每晚6点到9点,他还要负责在进出卡点值守。他为居民送菜,帮助有需要的居民买药,碰到年纪大不会操作网购的老年人,还要负责反映给网格员。正是因为他的工作,让30多户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后100米有了保障。
主动申请去社区当志愿者的代师傅
他们,捐款捐物援助一线
疫情发生后,学校党员教师积极表率,众多师生主动请缨,为一线捐款捐物。
听闻小区有民间志愿者筹款为一线医生捐赠物资,七年级学生叶景琦主动捐出了自己的500元压岁钱。有老师捐给省人民医院550只口罩,220双加厚医用手套和3个护目镜,有老师联合同伴,从南非联系了3000个N95口罩,通过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一路转运到了湖北,还有老师则以个人名义,为武汉市第叁医院捐赠了500个N95口罩。
除了捐款捐物,同学们还通过征文、绘画等方式为武汉加油,为白衣天使鼓劲。
他们,只是平凡的人;
他们所做的,也只是平凡的事。
然而,战“疫”当前,
他们平凡的坚守却更显得弥足珍贵。
愿华一光谷人的温暖能加速疫情坚冰的融化。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