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才华 陷于颜值 敬于品质 终于内涵 | 带你走进家长心目中的华一光谷
始于才华,终于内涵
——我心目中的华一光谷
题记:这段文字早就在酝酿之"中,原打算作为私人日记,写在今年的六七月。与孩子中考分数多少、考上哪所高中无关,作为一名青春期懵懂少年的母亲,希望将这叁年的珍贵记忆,收集进时光的玻璃瓶,因为我相信,这段伴随着疫情走过的中学时光,必将成为那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孩子人生前行的路。
周末返校,行驶在高新大道上,跟儿子开玩笑:“这叁年,来来回回,咱们把高新大道都跑宽、跑亮了!”儿子说:“这多好啊!前方宽阔平坦,一路风景无限!我们是见证者,也是体验者。”很享受这样的亲子时光,也感慨于孩子思想的成长,感谢当初的选择,更感恩孩子的另一个家——华一光谷!
对于华一光谷,有太多的情感想要表述。汇成四句话:始于才华,陷于颜值,敬于品质,终于内涵。
初识·始于才华
叁年前,孩子小升初。面临选择,华一系的光环、师资队伍的强大、武汉中考的黑马、蓄势已发、潜力无限……这所才气满满的年轻学校吸引了我——一名普通的母亲。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哪个父母不是竭尽所能为孩子选择、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呢?因为选择私立寄宿学校这个决定,十几年来,第一次和老人发生理念上的“冲突”。孩子爷爷针对家附近几所公立学校做了一份堪称专业的“调研报告”供我们选择,因为没有得到回应,拎着行李回老家对我们实行“冷战”,再看看12岁的孩子被老人无条件捧在手心的“心安理得”,我们还是咬牙坚定地选择了华一光谷。
相见·陷于颜值
还记得那天下午,带着孩子第一次走近华一光谷,阳光的映衬下绿树成荫、红楼环绕、鸟语花香……几乎满足了我对于校园环境的所有想象。格致楼、励志楼、养正楼、思源楼、报告厅、篮球场、游泳馆、六人间宿舍、各种社团主题活动的海报……孩子的眼睛开始闪烁出光芒。对于一个吃货来说,学校超市不出售零食和饮料让他有些失落,但是转身看到餐厅的饕餮餐食,马上找回了满足感。周边环境简单、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朗朗的读书声回荡、铿锵有力的步伐飞扬、 选修课堂里的自由翱翔、飘香餐厅里的兴高采烈、管理严格而又不失人性化……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这应该就是学校最好的模样。
携手·敬于品质
满怀憧憬,如愿以偿地有了一个新身份——华一光谷家长。
这叁年在不平凡的时光里跋涉而过,家长们调侃这是“疫情一届”:初一遭遇武汉疫情居家半年,初二暑期疫情蔓延孩子被独自隔离家中半个月,临近中考再来一波,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被封在校园20余天。
艰难的时刻,没有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很多次都庆幸当初的选择,学校品质领先,一路上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多元自由的空间
住读封闭管理保证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切断了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的机会,保证了足够的锻炼时间、把每天八小时的睡眠时间还给孩子。每天下午,当很多职场父母在遥控指挥孩子往返培训班、托管时,华一光谷的孩子正穿梭于教室、操场、图书馆、选修课堂、游泳馆、篮球馆之"间。活跃于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中。
每年的选修课报名是最热闹的时候,家长们受孩子“重托”,守在网上“抢”孩子最中意的选修课程,课程类型达近百种!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富养孩子”?华一光谷的孩子体魄日益强健、思想日益富足。
融洽的师生关系
对于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过十几年的教育管理者来说,华一光谷的老师们激发了我对私立学校老师的无限敬意。很惭愧因为学校管理和疫情管控的原因,孩子快毕业了,跟班上大多数老师还没见过面。没有机会跟你们当面道一声感谢。你们中有来自名校的骨干教师,有毕业于名校的高材生,你们是孩子口中的“斌哥、蒋姐、珍姐、圆圆、蓝蓝、甜甜、谭美丽……”出身教师家庭的我总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后来发现,这是孩子对老师最亲昵的情感表达,他会一边吐槽老师对他太严格,一边很骄傲地模仿着老师的方言,也会将自己私藏的小吃偷偷带给老师……“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我想这也是对一所新学校教学质量连年在全市崭露头角的一次解密吧——只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维包容的文化
我经常跟孩子说:“以后你无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定要记得老师对你们的爱,对你的包容爱护。”有一次跟孩子班主任交流过程中徐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记忆深刻:“我们班孩子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孩子们都很阳光、正直、善良,我相信这些孩子以后走上社会都不会差!”在教育内卷严重的当下,这股清流让人无比踏实。
我儿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经历了一段“鸡飞狗跳”的时期,作为父母,也曾心力憔悴,特别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容错、鼓励,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和帮助!有一次因为孩子的事情联系到熊向华校长,那时他还是年级主任,并不是孩子的任课老师。他很肯定地告诉焦虑的我:“孩子是个很好的孩子,个性突出一些,家长要有耐心,做好引导,尊重接纳他的不一样。”仅一面之"缘,从那之"后,孩子经常告诉我:“熊主任今天到我们班听课了,让我好好学习,要加油!”“我捡到钱交给熊主任了,今天在晨会上受表扬了!”“妈妈,熊主任变成熊校长了!”“……”
我想这个看似马大哈的少年大抵寻找到了一份“高配”的存在感和安全感吧!
2022年的第一天,给备注还是“熊主任”的熊校长发了一条祝福微信,收到了足以温暖全年的一条回复。这就是来自华一光谷的温度,每一个孩子都被关注、被接纳、被认可、被重视,甚至,包括了家长。
铭记·终于内涵
入校时身高一米五的小小少年,已经长成近一米八的大小伙了。成长的不仅是身高、还有心智、情商、思想、能力……不变的是,曾经的阳光、开朗、善良。
去年春节,14岁的他,自己坐城铁去接爷爷奶奶来武汉过年。一人扛着所有行李,不让爷爷奶奶拎重物。到家后帮爷爷奶奶倒水拿鞋,嘘寒问暖……老人的喜悦融化在了笑容里。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
我想,当一所学校的教育,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时,就应该就是教育使命的最高境界吧!
我,一个从事过15年教育管理工作的普通母亲,和很多家长一样,享受着“母慈子孝”,也经历过“一地鸡毛”。在静待花开的时刻,一直庆幸自己叁年前的“执拗”的选择,感恩孩子与学校共同成长的一千个日日夜夜,再次感谢华一光谷的每一位辛勤的园丁。
因为值得,理当铭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