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臀91九色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学校新闻> 详细内容

省内首个“省校共建运动队”落户华一光谷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08 09:31:49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7日上午,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分校与省体育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签署了合作共建青少年国际跳棋运动队的协议,拟打造湖北省首个高水平“省校共建运动队”,这预示着,华一光谷未来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孵化器”。

 OA8A6271.JPG

省体育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谭东旗与校长吴晨光签署合作协议。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水兵、竞技体育处处长陈文胜,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文体局局长杨志霞、副局长顾绍山,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周鹏程,华一光谷党支部书记温家伶、副校长刘朝辉及湖北省国际跳棋青少年运动集训队部分教练和队员一起见证了签约仪式。

 OA8A6132.JPG

谭东旗主任向与会领导及嘉宾详细介绍了国际跳棋的发展情况,他说,湖北国际跳棋队少年人才倍出,只用了很短时间,便凭借一批少年棋手成绩的突飞猛进领先于国内,但是,迅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训练参赛与文化学习的矛盾,以及有限的编制对大规模培养人才的掣肘。他表示,华一光谷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优良的基础设施,既能为小运动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完全能够支撑国际跳棋青少年专业队的孵化。

 OA8A6150.JPG

图为省体育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谭东旗发言

 

吴晨光校长表示,华一光谷自建校以来便秉承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办学理念,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学校不仅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选修课,也组建了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这个学期,学校还特地邀请了专业的国际跳棋教练到小学部授课,增强学生对国际跳棋运动的了解。今天的签约仪式开创了省体育局与学校共建运动队的先例,具有特殊的意义,也必将载入华一光谷的史册。华一光谷将以这次签约为契机,努力为国家培养未来世界的创造者。

 OA8A6184.JPG

图为华一光谷校长吴晨光发言

根据协议,省体育局定向为华一光谷推荐输送省队优秀国际跳棋运动员,将全省最优秀的棋手集中到华一光谷,并组织开展国际跳棋技能培训,以华一光谷为基地,构建国际跳棋完整的竞技人才培训体系。

 OA8A6189.JPG

华一光谷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资源与人才培养优势,为青少年运动员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使运动员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拓展运动员的发展空间。双方还将合作共建高水平国际跳棋校队,并将校队作为省队队员的孵化器,定期选拔人才加入省队。此外,双方还将在跳棋培训、管理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国际跳棋运动的推广与传播。

 OA8A6210.JPG

图为双方完成签约

签约仪式上,省体育局水兵副局长、华中师大一附中周鹏程校长分别代表双方作领导致辞。&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OA8A6247.JPG

周鹏程校长希望借这次签约为契机,继续深化“华一系”各所学校与省体育局的合作,“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运动员”。

 OA8A6262.JPG

水兵副局长则认为这次签约意义重大,运动项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融合,也预示着湖北国际跳棋的发展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这对其他运动项目也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OA8A6228.JPG

图为省体育局国际跳棋青少年运动队外籍教练,曾获得10届世界冠军的契佐夫·亚力克斯

 OA8A6285.JPG

签约仪式结束后,领导、教练和队员参观了校园。

OA8A6291.JPG 

宽敞的教学楼、舒适的宿舍、美丽的校园给小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湖北省国际跳棋的“冠军成长史”

湖北省国际跳棋发展史就是一部少年队员的成长史。

2008年,不到10岁的小学生曾芊让获全国锦标赛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了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在参赛的6名中国棋手中,湖北占有了3个名额。

2009年,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湖北省以少年棋手担纲的国际跳棋队便一举夺得了叁枚金牌,占该项赛事金牌总数的50%。

2008年仅11岁的小学6年级学生刘金鑫开始学习国际跳棋,2009年即在第一届智力运动会上就获得64格个人亚军,2011年后即多次获全国国际跳棋锦标赛个人冠军,2013年初叁时进入专业队,2016年获亚洲冠军并成为特级大师。

湖北省第二批少年队员的杰出代表就是泮忆铭,2015年签约湖北省,当年即获得第叁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少年组亚军,2016年9月来湖北就读并进入专业队,同年获得全国锦标赛亚军,2018年获亚洲和全国冠军并成为特级大师。

省第叁批少年运动员的杰出代表有陈泽睿、邬海澜、吕汇璟、熊成雨、薛琪娟、戎成瑛,还有签约湖北省的来自山东青岛的张子睿,来自重庆的张文博,这些队员多数是全国少年冠军,多人还拿过亚洲冠军,不少人多次参加过国际比赛。这些选手今年都将参加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少年组比赛,代表湖北参加四枚金牌的争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